歷史文章列表
2014.07.30 新竹尖石宇老魯壁民宿下午茶
2014-07-31 11:49
帶好友上來宇老實在是因為這兒是一個離家不遠,路況佳,又是視野遼闊的好地方,
再加上有個濃濃人情味的老闆,賣的水果也是讓人想上來的動力,呵呵...
下次上來就是楓紅吃甜柿時....
———
2014.07.27 媽媽交代
2014-07-27 23:44
將外公外婆僅有的照片護貝好,拿給媽媽,
媽媽隨口交代了我,說:她往生時記得照片要跟她放在一起,要一起帶走....
心中一陣心酸與不捨... 但此刻的我只能靜靜不語,就怕一個脫口母女都會紅了眼....
不管幾歲的人對父母的懷念都是永不熄滅....
而我也將會面臨這樣一天的到來,每想到此.. 就無比的惶恐...
不知自己將如何承受..
———
2014.07.24 新風體+自由花
2014-07-25 10:28
花材: 楠天*1、蝴蝶蘭*1、蝴蝶火鶴*3、茶花葉*1、玫瑰*3
———
103.07.17 新風體+自由花
2014-07-25 09:32
花材:桑陸、春蘭葉、太陽花、蔓綠絨、天堂鳥、白竹葉
桑陸之花材首次使用,其葉片不耐,觀賞果實與樹枝之美,不是很耐的花材。
新風體作品因拍攝關切與實際作品差距甚多,枝幹的深度實體是很美的。
拍攝已成平面無法立體化,不過還是PO上來欣賞一下。
———
103.07.10生花(副枝變化-缺副型)+新風體
2014-07-25 09:28
花材 : 虎尾百合*2、金雀柳、珊瑚鳳梨*2、青龍葉
金雀柳 (柳枝為通用物),所以在插生花時就不需考慮草木本插法的問題,
金雀柳花材很適合運用在生花流枝的變化,這次作品以『中段流枝』為主題。
插在『真前』做變化,因花材已經有分枝的線條,因此不再插副枝,
而是介於真與副之間在插上個『副補』,使作品更具有連慣性與協調。
如此無插副枝亦可稱: 副枝變化中的「缺副型」。
生花: 真、副、體,均有流枝變化
上段流枝變化: 1.真本身的線條曲線,需補一枝真的座枝 2.插在『真後位置』
中段流枝變化: 1. 插在『真前位置』2...
———
2014.07.10 生花+新風體
2014-07-14 14:29
花材: 金雀柳 (一般柳枝為通用物,所以就不用分草木本插座需分開),珊瑚鳳梨花,青龍葉,虎尾百合 (這個季節)
———
2014.07.13 關於那個年代
2014-07-14 14:25
終於拿到外公外婆的照片,記憶再次喚起,當我再看到照片時居然沒有想像中的陌生與生疏,還是依稀有存在他們面孔的記憶,也換起兒時媽媽吃力騎著腳踏車回娘家的背影,尤其是那由如一座山的橋,以及強而有力的風迎面而來,就怕媽媽一個不使力,我跟她就要連人帶車滾下來,無能為力的我,天真以為屏住了呼吸就可以減少一點媽媽的負擔。
外婆走的早,媽媽說外婆是給自己親戚注射錯誤的藥物而過逝的,得年67歲,
對她的記憶是跟媽媽回去時,她老人家總是會塞錢給我說要給我買糖吃,知道媽媽不可能拿,小小年紀已懂得分寸了,外公晚年受腳的感染所困(得年73),還依稀記得他睡在房子最後一間的擺設,依稀記得他高挑又籤瘦的身子,
———
2014.07.07新竹尖石宇老觀景台+紅薔薇景觀餐廳
2014-07-09 14:53
103.07.07
北二高→下關西交流道
先走竹60縣,到『宇老觀景台』,感覺這次走來路程不遠~這裡再到司馬庫斯聽這兒的阿莎力老闆說還要1.5 H,難怪上次下次覺得路好遠。
這裡的老闆有著濃濃人情味~水果也確實很有口碑,實在是增添這兒的人文景觀..
下次或許可以考慮往三光方向,接北橫復興,FB有人留言建議…
下山至叉路口接竹 120 縣道,再接5Km有些顛簸的產業道路~開車約20分~
到達『紅薔薇景觀餐廳』腹地不大,餐也不優~不過確有一處迷人的戶外景觀,
恰巧今日運氣頗佳,視線極佳,不論遠處的平地與山間,盡收眼理…炎炎夏日山上涼風徐徐吹來...
———
2014.07.03立花+自由花
2014-07-09 14:17
花材: 獼猴桃;伯利恆之星;龍文蘭;熊草;彩虹鳥;康乃馨;山蘇*1;青龍葉;珊瑚鳳梨花;星點木;彩色白竹葉
如果獼猴桃的線條有適合當"真"的,就將獼猴桃當"真",因手上花材所以將獼猴桃放在"請"的位置
狀況一 : 如果獼猴桃如圖所示-不是下垂形的線條就依正常立花插法即可。
狀況二: 如果獼猴桃線條是下垂的,那就將原來"流枝"插在左邊→稱為"左流",(取代"控"位)
原來流枝還是要插上"流枝副座",必需短才能顯出獼猴下垂的線條。
圖示花材選用插法:
真:伯利恆之星+熊草+彩虹鳥 ( 熊草可5-7支一束並將各小支於除口位置架鐵絲才可能摺出表現出立體)
請:獼猴桃 ///...
———
2014.06.23~27迴瀾遊後記
2014-07-02 16:46
利用公司排無薪假的空檔~跑了一趟花蓮,原本已訂好帶媽媽去阿里山的不料卻被她放鴿子,
想不到年輕沒有能力沒有時間沒有勇氣一個人旅行,如今這趟之旅卻意外成為一個人的自由之旅,原來我可以這麼自在的一個人,原來我已經不是兒時緊跟在媽媽後頭寸步不離的小丫頭了...
也算難得能夠給自己一個窗口一個靜下來反省自我感受的空間....
心中一直想著一位至友,沒有他當年的幫忙,我無法再次見到花蓮的潘姐,
更無法一圓我回新社探望2位老人家,如果沒再回新社看看他們,一定會成為我遺憾事跡的一筆記錄.....
親愛的吾友....時空交錯我已經無法當面好好跟你言謝了~而你也無法得知我心中萬分感激與思念之情...
一切一切只